从18世纪开始,沙俄就一直盯着中亚这块地方。1717年,彼得一世派兵攻打中亚的希瓦汗国,结果大败而归。这次挫败像一根刺最专业的股票配资公司,扎进了俄国人的心里,也让“征服中亚”成了历代沙皇必须完成的使命。
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,沙俄的扩张重点放在了伊朗和哈萨克草原。1801年至1820年间,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和伊朗的衰落,沙俄趁机拿下了格鲁吉亚、阿塞拜疆和东亚美尼亚,逐步控制了外高加索地区。同时,哈萨克汗国内部分崩离析,沙俄接连吞并小玉兹和中玉兹。大玉兹原本更想依附清朝,但清廷鞭长莫及,结果沙俄趁虚而入。1847年,沙俄彻底灭亡了哈萨克汗国。许多大玉兹人被迫迁往巴尔喀什湖以东、以南,这些地区正是乾隆平定准噶尔汗国后,允许他们作为牧场的土地。
到19世纪中期,沙俄在外高加索和中亚北部的扩张顺利推进。然而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,却打乱了这一战略。沙皇尼古拉一世希望借机吞并巴尔干半岛,理由是这里地处要冲,又能让沙俄直插地中海。但奥斯曼虽已衰败,英法却不允许沙俄独霸黑海。英法联军介入后,沙俄惨败。1855年,尼古拉一世因打击过大自尽。1856年战败后,沙俄在巴尔干方向的扩张彻底受阻。
展开剩余68%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,让罗曼诺夫王朝的威望大幅下降。新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急于找回颜面,便转向更容易拿下的地区——人口稀少、技术落后的中亚与远东。此时,中亚的希瓦、布哈拉和浩罕三国本来想联手抗击沙俄,但接连的战败让联盟崩溃,反而相互内斗,这正好给了沙俄可乘之机。
1866年,沙俄攻入布哈拉,占领撒马尔罕;1873年,又轻松拿下希瓦;1876年,浩罕汗国也被吞并。至此,中亚大部分地区落入沙俄之手。唯有土库曼人顽强抵抗,直到1885年才被彻底镇压。相比之下,远东的扩张要容易得多。外东北地区清朝长期实行封禁,人口稀少,沙俄几乎没费力气就占领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。
沙俄在中亚和远东的连胜,引起了英国的强烈警惕。英国最担心的是沙俄南下威胁印度,因为那是大英帝国的心脏利益。英国的殖民扩张向来注重海港资源,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加拿大、美国东海岸、香港、中东……几乎都是优良港口。相比之下,沙俄缺乏强大的海军,只能靠陆军硬打,很难夺取出海口。于是,沙俄将目光锁定在两个方向:一是远东的旅大(今大连一带),二是中亚的阿富汗,进而直通印度洋。
早在1838年,英国就入侵过阿富汗,但以失败告终。1878年,在沙俄入侵中亚的背景下,英国再次出兵,爆发第二次英阿战争。尽管1880年英国没能完全吞下阿富汗,但迫使其交出外交权,事实上成了英国的“半殖民地”。
与此同时,沙俄在1884年占领了土库曼最后的要塞——梅尔夫绿洲。此地距离英国控制的赫拉特已经非常近,英俄关系骤然紧张,差点在中亚爆发大战。沙俄一度推进到库什卡河谷,距离英国势力范围只剩70英里,但顾忌再度惨败的后果,不敢贸然前进。最终,1885年英俄在圣彼得堡签订协议,英国退让一部分地盘,沙俄彻底控制了土库曼地区,但也就此断了南下阿富汗的念想。
对沙俄而言,这是一种憋屈的胜利。无论在巴尔干还是在中亚,每当他们试图向南夺取出海口,总会被英国拦下。直到1917年沙俄帝国灭亡,他们始终没能跨过这道屏障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